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政策制度 >中税协文件

政策制度

中税协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


发布日期:2012-12-03 来源:管理中心 作者:2012注税简报第三十九期(总第八十九期)

 2012年10月11日,中税协与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中关村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宣讲会在京召开。双方到会的主要领导有: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主任郭洪、副主任杨建华;中税协会长许善达、副会长王文彦以及北京市注册税务师协会姜信会长等。参加本次会议的还有中关村“十百千工程”企业代表、现代服务业试点单位、中关村示范区有关行业协会代表和税务师事务所代表等近百余人。会议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委员刘航主持。
    会议的第一阶段是签约仪式。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杨建华和中税协副会长王文彦代表双方签署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协议主要的内容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与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决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管委会依托中税协组织注册税务师行业为中关村示范区提供全方位的涉税中介服务,包括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先行先试税收政策研究,组织税法知识、税收政策宣讲培训,承办相关专项课题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以及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等服务。随后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和中税协会长许善达分别致辞。
    郭洪主任认为这次签约是双方深化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关村的“1+6”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推动中关村示范区创新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中关村目前有两万家企业,是国务院首批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先行先试的试验田。其中,现代服务业已占园区总收入的61.8%。这次以结构性减税为特征的“营改增”试点,为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因此,中关村无论在政策层面,还是在企业缴税实务方面对税务服务都有着强烈的需求。郭委员表示,今后希望依托中税协的丰富资源和经验优势,开展广泛合作,有效推动并完善中关村示范区政策发展环境,为企业发展做好各项服务,从而能真正贯彻落实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
    许善达会长首先对中关村管委会的信任表示感谢。他说,中关村已经不仅是一个地域,更是一个品牌。中关村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仅在于兴办高科技企业和给予企业优惠政策,更在于建立鼓励创新的机制,并将创新的经验形成制度推广到全国,促进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升级。此次双方开展战略合作,既为中关村示范区的创新发展找到了税务服务合作伙伴,又为税务中介组织提供了服务平台和机遇,必将促进多方共赢。同时,他希望税务中介组织能通过自身的服务来支持和推动中关村创新体制的发展,切实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和作用。并要求税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工作,从不同的领域和方面对中关村示范区的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应有的贡献。
    会议的第二阶段是对现行“营改增”政策进行宣讲。许善达会长从解释“营改增”减税空间,讲解了企业应如何把握“营改增”机遇。他强调,目前对“营改增”讨论的重点已经不再是“营改增”的重要意义,而是面对这样一次税制改革,企业应如何应对。本次“营改增”内涵的复杂程度,要比已往历次减税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复杂得多。最复杂、突出的内涵就是企业定价机制的改变。此外,对于大型的企业集团还存在企业整体架构是否需要重组的问题,这是本次改革中需应对的另一重点。越是大型企业,越需要研究“营改增”对企业内部关联交易和对外非关联交易的影响,这一点对中关村尤为重要。因此许会长一方面要求注册税务师要加强学习,提高专业水平,另一方面也要求税务师事务所全方位为中关村的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
   中国注册税务师俱乐部成员单位,中汇税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冬生作为注税行业专业人员,以《“营改增”——高新技术企业的挑战与对策》为题,进行了具体业务层面的讲解。主要内容包括:如何认识“营改增”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如何分析“营改增”后税后利润的变化及对策以及“营改增”后纳税申报的管理等。并就企业代表提出的具体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关链接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 ·海南省税务局


CONTACT US     0898-66267483
版权所有:海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 / 网站备案:琼ICP备2023004902号
ADDRESS: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城西路22号 / FAX:0898-66267483 / E-MAIL: web@hainanct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