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需要,所以我来了”
李春阳是第四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对象中的一员。这位通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进入到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培养队伍的年轻人,是第四批全国税务领军人才学员中唯一一名来自税务师事务所的人员。
税务师事务所工作繁杂,工作压力也较大,李春阳不仅要兼顾繁忙的事务所业务,还要定期参加领军人才学员集中培训、在职自学和实践锻炼等;不仅要付出与系统内学员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还要承担实实在在的经济损失或机会成本。到底是什么吸引着他?
李春阳说:“我需要提升综合素质,全国税务领军人才能够拓宽我的国际视野,拓展战略思维,树立现代理念,培养自己善于创新,勇于担当,团结协作的精神;我需要精进业务能力,我希望通过领军人才培养,夯实理论功底,丰富实践经验,提高专业技能,优化知识结构,培育发展后劲;我需要借助良好平台,税务领军人才就是个最好的平台,能够与许多优秀的人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结交师长和朋友。”李春阳的“需要”成为他奋斗的不竭动力,最终,他也凭着这份向往和热爱,梦想成真。
“我喜欢挑战,换过许多份工作”
翻开李春阳的履历表,他的工作经历十分丰富。从教师到财务顾问,从外企高管到事务所合伙人,他总是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而在一个又一个新的领域寻求发展。
1993年,当时国内一些理工科院校纷纷开设会计学专业,由于缺少师资,品学兼优的李春阳大学一毕业就留在哈尔滨科技大学做了两年专业课教师。1995年,李春阳如愿以偿考取了东北财经大学研究生,师从著名财务学家、会计学家谷祺教授攻读会计学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后,李春阳来到工银国际投资银行部工作,主要从事重组、并购、项目融资和上市等财务顾问、融资顾问业务。多年的投行业务经历,使李春阳在资本市场融资、重组、财务分析、价值评估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8年,李春阳在一家大型中外合资矿业集团担任财务总监,全面负责集团财务和会计管理工作,负责集团上市财务重组、资本运作。财务高管职位虽然可以带来丰厚的收入,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客观条件制约,难以发挥最大作用。
经过5年的财务总监生涯,为充分实现自身价值,李春阳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成立了北京立信永安税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立信永安)。立信永安主要从事财税咨询、财税顾问业务,提供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财税问题解决方案,业务领域涵盖财税外包服务、财税代理服务、财税风险管理服务和财税筹划服务等。与其他一些税务师事务所高管的经历不同,李春阳的职业生涯紧紧围绕财税业务,转换过多个角色,有企业财务总监工作经历,有投行财务顾问工作经历,还有高校教师经历,这非常有利于他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深入分析财税问题,提供更加切实可行的财税服务。
“我眼中的财税服务,未来该是怎样”
采访中,李春阳对当前财税服务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目前我国的财税服务应在培育新动能方面下力气。
——未雨绸缪,发挥财税服务的主动性。目前我们所习惯的财税服务形式,常常是客户提出需求在前,满足客户需求在后,最常说的就是“客户的需求,就是对我们的要求;解决客户的困难,就是我们服务的目标”。这样的财税服务,通常相对滞后,有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服务方始终处于被动状态,缺乏预见性和主动性。李春阳说,未来的财税服务,应从问题导向的“亡羊补牢”,走向主动导向的“未雨绸缪”。财税服务供给方应从消极地满足客户需求转换到积极地创造需求,做好顶层设计,统筹规划,提供全面、综合和完整的服务,增强供给服务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做好“互联网+”,借助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突飞猛进,互联网思维与财税服务已经融合,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等构建财税服务供需双方的互动平台,形成了规模效应与协同效应,信息经济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实现了财税服务的供需匹配。未来的财税服务,应该是供需双方将自身资源进行社会化利用,实现社会整体资源的有效配置,共享经济发展红利。
——实施人才战略,培育专业化财税人才市场。财税服务是融汇技术、知识、智慧密集的服务类别,随着多样化、个性化、高端化财税服务需求与日俱增,过去大量提供的简单、易复制、附加值低的财税服务逐渐丧失市场。财税服务的有效供给,必须通过提升财税业务素质、提高财税服务要素配置效率、加强经营管理等途径实现。其中关键是提高人力资本供给质量,加大人力资源投资力度,优化选人用人制度,优化人才市场环境,注重培育和引进有创新精神、业务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的创新创业人才,为财税服务供给提供人才支撑。
李春阳是一个永远对自己不满意的人,在参加领军人才培养学习的同时,他考取了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目前正在攻读博士。他说自己的座右铭是“醉心学习,静心悟道,掏心交流,潜心创业”,细想之下,核心还是在于“用心”二字。而只要坚持“用心”,无论是事业还是人生之路,都会越走越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