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动态 >行业要闻

行业动态

混乱的筹划培训该管管了 


发布日期:2004-03-31 来源:管理中心 作者:中国税务报

日前,记者一朋友到北京参加一个税收筹划培训班,与记者见面后大发怨气:没想到自认为聪明的我也被人骗了,以后再也不参加税收筹划培训了。
  经详细询问得知,朋友参加的培训班是由某大学研究所下设的咨询公司举办的。该公司发给学员的材料,详细列明了课程由某研究所所长和某著名的纳税筹划专家等人主讲。可到实际上课时,所列的专家一个也没出现,全部变成了其他人。记者的朋友说:“我花费7000多元参加这个培训,本来是冲着材料上介绍的专家来的,现在一位也没见到,这不是坑人吗?”
  在目前的税收筹划培训市场上,朋友的遭遇已不新鲜。这些年来,各种研究所、事务所、咨询公司等机构举办了很多的税收筹划培训班、研讨会。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每年这样的筹划培训不会少于400次。也就是说每天都有培训,而且往往规模都不小,每次培训参加的人基本上在100人左右,多的能达到400多人。客观地说,众多的培训对税收筹划的宣传、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税收筹划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为纳税人所认识和了解。但是,从这种培训诞生伊始,与之伴随的就是混乱。
  记者跟踪报道税收筹划培训已好几年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个市场的种种混乱。起初认为这些现象仅是个别的,从保护税收筹划发展的角度出发,一直没有披露。现在陆续听到一些学员的不满反映,开始意识到这种现象已比较普遍,如任其发展,将严重影响税收筹划的健康发展。为此,记者归纳了税收筹划培训中存在的几种混乱现象,以期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采取措施规范这个市场。
  混乱一:举办者没有资格举办税收筹划培训。按工商、教育等方面的法规规定,举办培训,首先举办者的营业执照需要有“培训”这一项营业范围,有的培训还需要到文化教育主管部门报批,否则属于超范围的违法经营。现实中,很多举办税收筹划培训的机构并没有“培训”这项营业范围,更没有履行任何报批手续,往往是通过发传真、信函,甚至是做广告等方式招徕学员后就开班了。据记者调查,不少税收筹划班、研讨会的名义主办者和实际举办者不是一家。实际举办者多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公司,他们为了装点门面,往往打着一些知名大学、研究所、公司的招牌,但实际上所有事情都是小公司在操办,那些知名的大学、研究所、公司的惟一职责就是按10%~20%比例从学员缴纳的学费中提成。
  混乱二:虚假、不实广告满天飞。主办者为了招徕学员,往往会采取以下手段:首先为培训班取一个唬人的名称,例如“避税筹划实战训练营”、“中国财务总监纳税筹划高级研讨会”等等。其实只要交钱,任何人都可以参加。
  其次,对讲课老师进行包装,称聘请的老师为“纳税筹划十段高手”、“中国十大筹划专家”,似乎中国的土地上一夜间长出了成百上千的纳税筹划高手。他们往往虚构出这些“专家”丰富的实战筹划经验,打出为某某企业筹划、节约上亿元税收的招牌。因为比较优秀的老师难请,有些机构甚至先斩后奏,未经讲课者同意就事先打出“由xx老师主讲”的广告,一旦无法请到这些老师,就想出各种办法来搪塞学员。文章开头所说的记者的朋友遇到的就是这种情况。他后来了解到,当他在北京参加培训时,主办者原先承诺的老师正在海南为另一个培训班讲课呢!
  第三,作出许多诱人但根本无法实现的承诺。比如有些主办者承诺,只要参加培训,就可以免费享受一年的税收咨询服务,由专家现场提供筹划服务。其实,很多主办机构的人员对税收一窍不通,谈何咨询?再比如,有些机构承诺,培训结束后为学员安排丰富的旅游活动,并且仅收取低廉的费用。可当培训结束后,他们往往把学员推给旅行社后就什么也不管了。
  混乱三:收费太离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取多少培训费用可以由当事双方决定。但现实情况是不少主办者利用一些企业财务人员第一次参加培训、对收费行情不了解的弱点,漫天要价。两天的培训,不包括食宿费,仅学费就要4000多元,学员获得的往往是讲课者编撰的一本书。
  以上筹划市场的混乱,已经严重影响了税收筹划的声誉,对税收筹划长期、健康发展极为不利。由于这些培训多是不公开进行的,多数采取异地办班的形式,给有关部门的管理带来了不小难度。在此,希望工商、教育、税务等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对税收筹划培训市场进行规范,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同时也希望参加培训的企业财务人员,当权益受到侵犯时,应该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链接

·国家税务总局 ·中国注册税务师协会 ·海南省税务局


CONTACT US     0898-66267483
版权所有:海南省注册税务师协会 / 网站备案:琼ICP备2023004902号
ADDRESS: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城西路22号 / FAX:0898-66267483 / E-MAIL: web@hainancta.com